笔趣阁 > 暴君养成史 > 第106章 明争暗斗

第106章 明争暗斗

笔趣阁 www.bqg6.com,最快更新暴君养成史 !

    赵曜这一问倒是让好些大臣惊了惊, 但严奉君却显然早就打好了腹稿,波澜不惊地回道:“皇后,乃母仪天下之人, 自然应当选那肃雍德茂,温懿恭淑的女子为后。”

    赵曜笑了笑,又问;“那严大人认为, 何种女子能称得上肃雍德茂, 温懿恭淑呢?”

    严奉君躬身回:“按照祖制, 皇后人选须出身名门望族、品行高贵、贤淑端庄,方有资格胜任这一国之母的位置。”

    这话一说出来, 朝堂上便是猛然一静,底下的官员都忍不住偷偷侧首对视,神情皆有些惊异复杂。尤其是那些个听说过前不久的“宫廷传闻”的官员们, 更是个个压低了脑袋, 唯恐被龙椅上的陛下看出异样来。

    站在文臣一列最前面的张远伛偻着背,眯着昏花的老眼捧着笏板, 似乎对这事一点都不敢兴趣。反倒是站在武将中部的夏飞低着头, 脸色有些不好看,这位大理寺卿说的每一个字都在怼沈姑娘,什么出身名门望族、品行高贵、贤淑端庄……可不就是想绝了沈姑娘当皇后的路嘛!要知道沈姑娘现下可是他夏飞最重要的政治筹码,不仅仅是因为沈姑娘发明的那些武器, 最重要的还是她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所以,谁不让沈姑娘当皇后,那就是在挡他夏飞的路——哼, 别以为他不知道,这位严大人家里,还有个没出嫁的女儿。

    “严大人说得不错,可惜,朕的母后早逝,先帝后宫的高阶妃子又都……这甄选皇后之事,倒是没人能主持呢。”赵曜皱着眉,还“啧”了一声,似乎真的在考虑该怎么选皇后了。

    不过他这个话一提出来,严奉君还真愣住了,在场很多大臣也都皱着眉,纠结了起来。这要说起来吧,按照本朝的惯例,这当了皇帝才考虑娶皇后的还真没有,之前几代皇帝那都是太子或皇子直接继承的皇位,登基之前就早早有了太子妃、王妃,还真没谁是先登基再娶后的。

    而且如今最要命的是,这位陛下吧,情况还十分特殊,因为鞑靼曾攻入京城,所以这后宫高阶嫔妃几乎都或被杀、或被抓的,如今虽然天下已平,但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要去把这些流落在鞑靼人手里、或者流落在民间的妃嫔们接回来……毕竟这些事要是翻出来,那都是在丢大周的脸。

    可这样一来,如今这后宫里除了几个低阶的不起眼的妃嫔之外,还真就没人了,更别说是有资格主持皇帝娶后这等大事的人。至于宗室里,大周朝的藩王们都是要就藩的,故而这辈分够的王妃们也一个都不在京城,这可还真就难办了!

    就在群臣都愣着没能答出什么来的时候,一直眯着眼睛像是昏昏欲睡的张远忽然站了出来,捧着笏板躬身:“臣以为,可酌情考虑宗室太妃及几位大长公主。”

    张远这话接得快,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呢,赵曜便笑着点了点头:“张爱卿的提议倒是可行,如果朕没记错的,管爱卿,燕国大长公主可是近日从江南回京了?”

    这燕国大长公主,现年六十有五,是弘宣帝的嫡亲幼妹,赵曜的亲姑婆,当年下嫁了老英国公,也就是如今的英国公管振勋的母亲。

    管振勋乍一听到提到自己母亲,还点了自己的名字,他连忙站出来:“会禀陛下,臣母确已于五日前,回到府中。”

    赵曜点点头:“嗯,朕看选皇后之事,燕国大长公主倒是很合适。”

    管振勋都有些蒙圈了,怎么都没想到竟然陛下竟然会点他母亲来负责这件事。但这话一出,有些利益方就不高兴了,严奉君虽然愣了愣,错失了一招棋,但显然还是有人没愣住的。因指挥战事有功,从河南布政使调任兵部尚书的汤松立刻便站了出来,开口道:“臣以为,宗室之中,安太妃亦可一道参与选后事宜。安王乃是弘宣帝的幼帝,生前曾任宗人令掌管皇族诸事,安太妃对处理选后之事想必也略有些经验。”

    这安王是赵曜爷爷弘宣帝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也是燕国大长公主的亲哥哥,如今虽已过世了,但他生前确实担任了很长时间的宗人令,管理皇家玉牒、处理各项宗族事物,在宗族之中,威望很高。由安太妃和燕国大长公主共同来主持选后一事,倒也合宜。

    赵曜想了想,便也同意了:“可,这选后之事,便由安太妃和燕国大长公主一道吧。礼部,明日着人去安王封地将太妃请进宫来。”

    礼部尚书立刻站出来,躬身领命。

    这一番选皇后之事定下了,各方也都还算满意,这早朝便结束了。李奉一声“退朝”之后,诸大臣俱鱼贯退出大殿,三三两两地往宫门口走去。

    张远正持着笏板,慢慢悠悠地走在汉白玉的阶梯上,忽得就听到身后传来了一声呼喊:“张大人,请留步。”

    张远转头,眯眼瞧了瞧,笑着拱了拱手:“原来是国公爷。”

    管振勋走到张远身侧,边迁就着张远那蹒跚缓慢的步伐,边试探性地问:“刚刚朝堂之上……张大人为何推举家母来负责选后之事?”

    张远抱着笏板,露出一丝祥和的笑容:“管大人不希望大长公主负责这件事吗?”

    “这……管某当然不是这个意思。”管振勋连连摆手,“管某之事有些好奇,张大人怎么忽然会提家母。”

    “要负责选后之事,那必然得是陛下的长辈,陛下的女性长辈里面,辈分够大、身份够高的,本来也不多。”张远说话,自然是半点口风不露,“燕国大长公主便是其中一位。所以,就算老夫不提,也自然会有其他人提的,这不,汤大人就提了同样尊贵的安王太妃。”

    管振勋想了想,理好像是这个理,可总觉得哪里不对,还没等他想出个所以然来,两人已经到了宫门口了。张远家的车仆俨然等在了门口,张远也很快就和他告了辞。

    管振勋便带着这一肚子疑问回了英国公府,也巧得很,他一回府,便正好碰上了在园中散步的燕国大长公主,他立刻便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家母亲:“……陛下今日早朝亲口定了人选,想必明儿就该有人来宣旨了。”

    燕国大长公主扶着身边奴婢的手,领着儿子走到了院子边上的花厅里,摆了摆手示意儿子坐下,随即便道:“选后之事虽然麻烦,但到底也不是多大的难事,定了便定了,无妨。”

    管振勋皱了皱眉:“母亲不知道,这次选后的事,还真有些棘手。”

    燕国大长公主平日多吃斋礼佛,不喜出门,倒也没听过外头那些风言风语,遂颇有些疑惑地问:“哦?是各方多有争斗?”

    管振勋点点头,又摇摇头:“陛下如今帝位稳固,威望极高,偏恰恰后宫空无一人,朝堂之上确有不少人都盯着陛下的后宫……但这事棘手便棘手在,陛下自己心里恐怕还另有打算。”

    燕国大长公主吩咐身边的奴婢去拨燃花厅里的几个铜炉,又云淡风轻地捧起茶盏,撇去浮沫抿了一口:“既然陛下自己有中意的人,那便按他的意思定吧,左右你又没有适龄的女儿要送进宫去,犯不着为了外头那些人得罪陛下。”

    管振勋蹙了蹙眉,神情有些几分无奈:“可问题是……那姑娘怕是没资格登后位。”

    燕国大长公主挑了挑眉:“哦?是出身不够?”

    管振勋叹气:“何止是出身不够,简直是来历不明……”

    听到来历不明四个字,燕国大长公主立刻地放下了茶盏,一脸反感和厌恶:“那不成,先帝那位‘来历不明’的贵妃把大周折腾成什么样了?陛下绝不能步先帝后尘!”

    “那倒没有这般严重!”管振勋立刻解释,“母亲可知道那位传得神乎其神的沈姑娘?陛下中意的人,八成是她。”

    这位的名声基本已经传遍大周上下,即便是吃斋念佛的燕国大长公主也是听过这位据说有鬼神之能,以‘神器’帮着陛下收复天下的沈姑娘。她略吃惊地看向管振勋:“你说,陛下想要娶这位沈姑娘为后?可……可这沈姑娘不是比陛下大了许多吗?”

    “沈姑娘确实是比陛下大,可大了多少,儿子知道得也不确切,听宫里头的说法好像也就差了两三岁。”管振勋想了想,想起那位李公公似乎透露过这个年龄信息,便随口回答。

    “如果是这位,那还真不好办。”燕国大长公主站起身,拢着狐裘在花厅里踱了几步,不自觉地蹙眉抚弄着自己的玳瑁护甲套,神情颇有些为难,“这位的家世虽然不显,但毕竟功劳大,听闻在民间和军营中的威望也很高,可这位既然参与战事,想必也曾频繁抛头露面,在规仪礼制确实也容易被人说道。”

    “不仅如此……”管振勋知晓自家母亲不是那种喜欢嚼口舌的人,所以极有可能还不知晓前些日子皇宫里发生的事,遂便又把沈芊曾被赵曜留在宫中住了大半月的消息说了出来。

    这下,一惯淡定的燕国大长公主也忍不住变了脸色:“胡闹,陛下这简直……简直……鬼迷心窍!”

    “外头现在也在传这事,所以,儿子才觉得,沈姑娘入主后宫这事,恐怕是希望渺茫。”管振勋叹气,“可陛下偏偏又指定了母亲,儿子是担心,如果到时候结果不合陛下的心意,母亲恐怕会受连累。”

    燕国大长公主皱着眉,在花厅里不停地踱步,甚至都顾不得外头凌冽的寒风,直接站在了花厅的窗口边上,她扶着窗棂沉思了很久,直到管振勋着急地递过来一个手炉,才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转头看向儿子,神情坚定:“这事,我们英国公府,恐怕只能站在陛下那一边。”

    “啊?”管振勋不明所以。

    “娘长年不曾接触朝政,险些失去了对朝政的敏感性。”燕国大长公主叹了口气,“我儿,你想想,张远是陛下的心腹之臣,如你所言,他推举了娘,陛下连想都没想便答应了,这说明什么?”

    “张大人的提议,必是陛下默许的。”管振勋不假思索地答道。

    “那陛下为何会选中娘,或者说,选中我们英国公府?”燕国大长公主抬头,望了望院子里萧索的冬景,心下也带着几分时易世变的无奈,“鞑靼破京,勋贵武将一系不仅死伤惨重,还背有指挥不力的罪责,想想你,如今不过四十余岁,便已经是武将勋贵里头的领军人物了,如你父亲还有他的许多同辈,几乎都死在战乱中……□□当年分勋贵,公爵不过六人,侯爵不过二十人,伯爵亦有限数,后头几代君王,亦是多封流爵,鲜少有世袭者……咱们勋贵一系,眼看着就要没落了!”

    管振勋浑身一震,忍不住喃喃道:“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吧?”

    燕国大长公主忍不住摇头:“你可细数,这朝堂之上还有多少能得上话的勋爵?又有多少能说得上话的文臣和新贵?”

    管振勋这一细想,便忍不住冷汗直冒,是啊,英国公、鲁国公及其长子、平南侯及其长子次子、津南侯及其长孙、祁阳侯及子还有更多的伯爵全部都战死在了这场“建元之乱”中,要知道,这京城的五成兵马司在他们收复京城的时候,几乎成了个空衙门啊!而那里面曾经可都是勋贵子弟啊!

    文臣有科举,一茬一茬永远不会断绝,可他们勋贵呢?分封本就极难,这次又死了大批的顶梁柱和少年俊才——恐怕真如母亲所言,要没落了!

    “陛下比你看得清,他知道,咱们勋贵如今元气大伤,要想存活,必须站在他这一边。”燕国大长公主的眼里带着几分无奈,“风水轮流转啊,当年咱们将文臣压得死死的,如今该轮到他们得势了。如果皇后也出自他们的阵营,你觉得咱们还能翻身吗?”

    管振勋沉思良久,终于俯身一拜:“儿子明白了。”

    “那沈姑娘,倒是眼下最能平衡各方的人选了……”燕国大长公主远目而望,喃喃道,“陛下既然已经为她算到了咱们的头上,必然,还有后招。”

    这后招,来得比管振勋想象得要快的多,不过两日,内阁大学士、陛下的心腹之臣张远张大人的府上就传出了一件喜事——他认了个拜了祠堂、入了家谱的义女!

    作者有话要说:  明朝勋贵在土木堡之变后一蹶不振,导致在朝堂竞争的三方竞争中没落,本文援引~

    这章还是小肥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