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 摆脱平庸管理,摆脱人才困境

摆脱平庸管理,摆脱人才困境

笔趣阁 www.bqg6.com,最快更新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

    ● 李嘉诚案例

    在管理学中,有一条著名的定理—“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能够把每一个员工放在适合的岗位上,让他们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一名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驾驭能力的高度体现。在这方面,李嘉诚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

    在企业创业之初,李嘉诚非常需要那些能够忠心耿耿、埋头苦干的人才,而李嘉诚自己也能够身先士卒,在工厂里经常不分昼夜地设计图纸、生产制品,甚至还带着产品走街串巷地推销,为员工们做榜样。

    来自上海的盛颂声和来自潮州的周千和从李嘉诚创业之初,就一直跟随在他的身边,可谓兢兢业业、劳苦功高,算得上是公司的元老。

    回忆起当初的艰辛,周千和说道:“那时,大家的薪酬都不高,才百来港纸(港元)上下,条件之艰苦,不是现在的青年仔可想象的。李先生跟我们一样埋头搏命做,大家都没什么话说的。有人会讲,李先生是老板,他是为自己苦做,打工的就不是。话不可这么讲,李先生宁可自己少得利,也要照顾大家的利益,把我们当自家人。”

    对于这样忠诚的一批人,李嘉诚当然十分器重,但是当他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企业开始面临“人才困境”了。建厂之初跟随着自己的这批人,文化水平普遍都很低,大多数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这样的人自然难以担任技术管理人员。这也就导致工厂在技术管理方面人员上的奇缺。李嘉诚认为,这些曾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元老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已经达不到目前企业发展的要求,并且他们缺乏闯劲,作风易流于保守,如果自己仅靠这样一支队伍来扩大发展,最终的结果无疑是死路一条。

    李嘉诚曾说:“创业之初,忠心苦干的左右手,可以帮助富豪‘起家’,但元老重臣并不都能跟得上形势。到了某一个阶段,倘若企业家要在事业上再往前跨进一步,便难免要向外招揽人才,一方面以补元老们胸襟见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利用有专才的干部,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于是在发现问题后,李嘉诚果断面向社会进行招聘,起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员,为自己的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对于那些老成持重、经验丰富的元老,李嘉诚也没有放弃。在进行新老交替的基础上,他制定了若干用人措施,诸如开办夜校培训在职文化水平低的员工、送有培养潜力的年轻人出国深造,并且他还以身作则,专门请了家庭教师传授知识,并自学英语。这些措施深得新老员工们的欢迎,由于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也使他们更加喜欢自己的企业。

    在李嘉诚庞大的商业帝国中,只要是人才,就能够在企业中有用武之地。可以说,李嘉诚在用人方面的确称得上是慧眼识才的伯乐。

    ● 李嘉诚智慧

    唐太宗曾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结果过了很久他也没有推荐人选。当唐太宗责问他的时候,他却说当今找不到杰出的人才。唐太宗因此说了这样一段话:“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意思是说君子用人如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能治理好国家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正是因为唐太宗深知“人尽其才”这一用人之道,才铸就了“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同样,在现代社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是企业管理的一种较高的境界。在企业中,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人才,并让每个人才各尽其责,发挥最大的能动作用,企业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否则,轻则使企业发展受阻,严重的甚至会使企业分崩离析。

    清朝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叫杨时斋。他认为军营中无不可用之人,并很善于把士兵放在合适的位置。耳聋的人,安排在自己身边做侍者,这样可以避免他偷听到军事机密而泄露出去;哑巴可以派他去送信,这样即使他被敌人抓住,除了信件会被搜去,敌人也无法知道更多的军情;腿脚有毛病的人,可以命令他去守护炮台,这样他就很难逃跑,能够长时间坚守阵地;眼盲的人一般听觉都非常好,可以让他担负侦察任务,在战前伏在阵前听敌军的动静。杨时斋的观点固然有夸张之嫌,但是也足以说明,在一些人眼中的短处,或许在另外一些人眼中就会变为长处,前提是他要在适合的位置上才能发挥作用。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不但要能吸纳人才,还要善于用人。在一个企业中,有的人适合推销,有的人适合理财,有的人适合管理,只有通过优化组合,把各种能力的人放在适合他们的土壤里,他们才能生存成长,发挥出他们的最大能动力,从而与企业获得完美双赢。

    经常去寺庙的人一定知道,当我们走进庙门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笑脸相迎的弥勒佛,在他的背后,则是黑脸的韦陀。但是相传在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并不在同一座寺庙,他们分管不同的庙宇。

    由于弥勒佛对谁都是笑脸相迎,所以前来上香请愿的人非常多,但是由于他心胸宽广、不拘小节、做事情大大咧咧,总是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账目,因此自己所管理的寺庙经常入不敷出;韦陀虽然账务管理得很明白,但是由于他成天阴沉着脸,让人感觉难以接近,所以到他庙里上香的人很少,以至于香火断绝。

    后来佛祖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把他们安排在同一座庙宇中,由弥勒佛在前边负责迎客,韦陀则在后边负责管理账务。两个人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因此整个庙宇香火旺盛,欣欣向荣。

    这个故事说明了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的重要性,法国著名企业家皮尔?卡丹曾经说:“用人上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如果在用人中组合不当,就会失去整体优势;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在这方面,李嘉诚以其洞明世事的眼光,使老员工得以保留,新员工得以补充,不仅化解了“人才困境”这个难题,而且将企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彰显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