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工业之动力帝国 > 第151章 我是梁日天 (十九)

第151章 我是梁日天 (十九)

作者:滿楼红袖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6.com,最快更新工业之动力帝国 !

    “同样是社会主义,梁,可否评价一下你的祖国~。”

    (╯‵□′)╯︵┻━┻。

    “我们可不可以谈点别的~”梁远笑着说道。

    梅格·瑞恩看出梁远对这个问题并不反感,坚定的摇了摇头。

    “恩,我的祖国还很年轻~,看看酒馆里那些烂醉的年轻人,有些事情别人说或者看到别人如何如何惨是没有用的,限于人类短暂的生命,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叫经验,国家也是一样,错误总是很难避免~。”

    “梁,你刚刚说过,这片土地是人类文明流传最悠久的区域之一。”

    “我个人的观点,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片土地上只存在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英国外相哈莫斯顿在百年前就一语道破了一个国家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成长为一个合格现代国家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十九世纪的英国外相哈默斯顿给这个星球的外交界留下了一句永恒的指导思想——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我们在三十多年前曾大打出手,但今天你却坐笑容满面的坐在这个体育场内和我聊天~,我的祖国很年轻,很容易犯错误,但她一直在学习、在成长。”

    “梁,你认为三十年前的那场战争是个错误?”

    梅格·瑞恩顺势追问了一句。

    “对于美国是场错误,但对于我们来说,绝对不是!!”梁远的语气异常坚定。

    “三十年前,所有的美国人对待我们的态度都和刚刚的乔治·希尔一样,那场战争打完,美国的精英阶层才学会放下高傲的面孔学会倾听,承认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说话的资格。”

    “一位美国将军曾经说过,我们在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梅格,你看,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无奈,有些人必须亲眼目睹无数人的死去,才能改变头脑中那些如混凝土一般僵硬的观点,所以我才把那个昏暗的时代叫做史前时代~。”

    梅格·瑞恩无奈的叹了口气,眼前这货青稚的外表下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一颗灵魂,简直滑不留手,堪比那些最为奸滑的老年政客。

    梁远也跟着无奈的叹了口气,一脸落寂的说道:“换个方向吧,真实的历史总是这么让人懊恼和无助。”

    “我注意到说起生物圈二号时,梁提到到过我的计划,可以透露下这个计划是什么么?”

    “说起来我的计划和生物圈二号实验类似,不过科研的预期目标要小上许多。”

    “共和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无论谁领导着这个国家,这个问题都是个无比巨大的压力。”

    梁远笑着指了指自己的嘴巴。

    “十二亿的人口,平均每人一天一斤大米,就是十二亿斤,我们国家的许多统计数字,在世界其他地方只有研究天文科学时才会用到如此巨大的数字。”

    “这些庞大的数字在某条个极限数字上只能上涨不能下跌,每次下跌都意味着一场无比悲惨的人道主义灾难正在发生。”

    “身为管理者,当你面对必要需求数字后面,所跟着的那长长的一串零时,那种巨大压力下所产生的战栗感会压迫着你的灵魂无处可逃。”

    “我所说的计划,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华夏文化中有个十分有趣的传统,战争从来都是和种地紧密相连,强盛的大一统中央王朝虽然明面上都打着诗书教化的旗号,实际上从来都是靠耕战立国。

    对于梁远来说,远嘉总不能明目张胆的去搞ICBM,按共和国的传统,宇航的目标只能去弄和“战”紧密关联的“耕”。

    “共和国的土地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就是我计划中要研究的内容,这是一条以太空育种为起始,工业化植物工厂为基础,探索地外深空高密度种植为远景的科学探索计划。”

    “某种程度上和生物圈二号起始蛮相似的,不过生物圈二号的目标是研究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下达成自循环,我的计划只是研究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产出更多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各类物质。”

    “不久之后,我将在京城附近的天漠沙漠上修建一座类似生物圈二号的全封闭式植物工厂,用来探索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循环产出更多维持人类生存必要物资。”

    梁远规划的这条太空产业链,以太空育种为发展龙头,提前把新世纪之后开始盛行的无土栽培智能化垂直农场弄出来。

    转基因这东西在未来不光在共和国国内闹得纷纷扬扬,在海外更是犹有过之。

    不过有趣的是,虽然太空育种也是和植物基因突变有关,但民众普遍能接受太空育种,都对转基因反感深深。

    植物工厂别看不起眼,这里边的产业链真撸一撸可就长了,无害的有机蔬菜、水果、甚至稻米豆类,可用于晶圆生产线的无菌厂房,LED光源以及光源控制,智能环境控制技术,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

    除了成品有机蔬果之外,几乎都和港基集电的产业链紧密相关。

    海外有机食品的大潮正在兴起,远嘉去海外修个晶圆厂绝对引人注目,但建立一个作为探索星际移民前置技术的高科技植物工厂,能收获的大多数都会是赞誉。

    类似荷兰,新加坡,日本,北欧,韩国这种国土狭小,经济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单单依靠太空育种,有机蔬菜这个产业链绝对有能力支撑起远嘉在植物工厂上的投入和研发,换句话说港基集电的研发高投入总得有回报才能持续下去。

    以叶菜类蔬菜为例子,未来共和国的植物工厂由于人力成本低廉的缘故,可以做到2.4元/公斤的生产成本,日本,韩国等国土狭小国家,陆地生产成本都要在20元以上,完全竞争不过植物工厂。

    当然,梁远那个位面的日、韩都在共和国建立了大规模的蔬菜供给基地,共和国的陆地叶菜生产成本只有0.6元,收拾植物工厂自然是不在话下。

    不过目前某人影响农产品出口这个影响力还是有的,一条苛刻的出口农产品农药残留检验标准,足以名正言顺的卡死日、韩在共和国建立蔬菜供给基地的念头。

    出口单纯的农产品相当于出口基础能源或矿产,对国家发展无一丝好处,但换成植物工厂的农产品就不一样了,植物工厂的农产品相当于出口工业制成品,这里边一增一减对国力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更何况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就算把某些菜篮子放在海外,也总得有点压箱底的绝招镇压对方坐地起价。

    适合植物工厂培育的矮杆水稻,矮杆大豆都是美、苏曾经用太空育种搞出来的东西。

    真到了某些关键时刻,生产成本10元一公斤的大米、15元一公斤的大豆,总好过饿着肚皮被人家捏着脖子漫天要价。

    菜篮子被人捏在手里,和手里捏着别人的菜篮子,都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梁远倒是没心没肺的期待,未来的某一天新闻上会出现——港基集电XX型控制芯片惊现BUG漏洞,导致植物工厂大规模停产,一周之内日韩民众将大量出走户外,依靠挖食野菜补充蔬菜。

    某人谋划这东西已经很久了,今天算是借着《时代周刊》采访的机会,把未来的规划名正言顺的套上了一个大大的烟雾弹。